来源:媒体滚动
原标题: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怎么打
李海生(作者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)
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:“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,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,要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。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其关键在于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。
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的整体要求。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,需要强化整体意识、系统思维,把握好整体要求,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。
首先,突出系统谋划。要把“双碳”目标及其带来的约束与机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依据。一方面,强化和凸显碳达峰碳中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,把减碳、降碳、脱碳及低碳、零碳、负碳的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。另一方面,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下,统筹不同行业、不同层级、不同地区的宏观方略、规划政策、行动方案,推动构建形成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。此外,尤为重要的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大机遇,谋划推进区域的绿色崛起、跨越发展。
其次,突出协同推进。“双碳”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的核心任务,其关键抓手在于突出协同推进。一方面,突出降碳作为源头治理、过程优化、结果约束的作用,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提升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、抢占绿色发展先机、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核心内容。另一方面,把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布局、层次布局、空间布局、任务布局、阶段布局等全面对接,推动形成不同领域、行业、部门、层级、地区等主体一体推进、协同实施的行动体系。此外,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一体推进美丽中国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。
再次,突出整体提升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是实现经济社会多目标共赢的着眼点和发力点。一是统筹考虑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的关系,认识到碳中和是最终目标,碳达峰必须要和这个最终目标规划一致,不能盲目攀峰,要为实现碳中和做好铺垫。二是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,认识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,生态文明整体提升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保证和最终指向。
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需要精准认知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。由于当前我们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与知依然存在不精准不到位,相关制度、体制、机制仍在推进探索当中,落实好这一部署仍然面临较大挑战。为此,需要我们在系统观念、整体思维上精准认知。
一是精准认知“双碳”领导责任体系的内涵。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施低碳绿色、节能减排的长期战略,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自上而下、统筹协调、目标—责任—考核三位一体的“双碳”领导责任体系。一方面,形成从中央到省、市、县、镇、村,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部门、各行业,从政府到市场、社会公众等各类主体的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责任分配制度。另一方面,对照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,做到将“双碳”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领域、各部门、各主体、各层级,解决好“抓什么”问题。此外,建立健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各领域、各部门、各主体、各层级协同推进、齐抓共管的领导和推进机制,强化监管考核机制,解决好“怎么抓”问题。
二是精准认知系统化下的“双碳”政策体系。推动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,必须不断完善系统化下的“双碳”政策体系,以精细精准的科学方法来形成支撑。从宏观层面来看,围绕能源、产业、交通、用地等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,加快推进气候立法等工作,搭建系统性政策体系,解决“有据可依”问题。从中观层面来看,充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经验,加快推动形成“1+N”政策体系和协同治理体系,将“双碳”布局具体措施落实到各个相关领域,压实各主体责任,解决“有路可走”问题。从微观层面来看,突出强化“双碳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资金和技术的布局,加快建立各行业、各领域、各地方、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,加快推进产业技术、管理技术的创新,解决“有器可用”问题。
三是精准认知同步协调的“双碳”行动体系。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中国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战略性转变,需要各领域各部门同向发力、各层级各主体同频共振、各类政策同步协调。为此,不仅要从战略规划、政策法规、制度体系、试点示范、国际合作等方面,加强“双碳”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融合与高效协同,还要推进职能协同、工作协同和机制协同,加快补齐认知水平、政策工具、手段措施、基础能力等方面的短板。同时,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,统筹考虑各地区、各行业、各领域战略定位、发展水平以及控制碳排放的责任、潜力和能力,统筹安排、梯次实现“双碳”的目标任务,统筹协调好各利益相关方权利、责任、义务。此外,强化政策协同,做好部门、区域流域配套法规政策的衔接与协调,促进绿色生态与生产生活相呼应,推动加强区域流域合作,推进绿色责任与经济利益等挂钩,调动全社会参与。
四是精准认知全链条下的“双碳”科技创新体系。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,需要建立健全以标准支撑、需求牵引、全链条下的科技创新体系。首先,围绕可测量、可报告、可核查这一基础要求创新体系,加强“双碳”核算技术方法、核算标准的研究,加快建立健全“双碳”标准规范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。其次,着力研究揭示碳中和的结构特征、过程规律、路径机制的科技创新体系。围绕能源革命、产业转型、技术升级,突出原创性、突破性、颠覆性、引领性创新。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增长点、助力高质量发展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、建设科技强国提供科研担当。
上一篇:第一条